一、系統目標
當前的資產管理借助于傳統的人工管理方法和手段,數據的采集和錄入一直都是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差錯率高,且資產實物信息與管理系統信息無法實時同步。RFID技術作為物理與現有IT系統的橋梁,可將資產日常管理活動與資產管理系統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從而達到實物信息與系統信息的實時同步一致。
通過RFID這項新技術實現遠程、動態、實時的設備資產數據采集,替換傳統資產管理方式的前臺人工數據采集,更好的與后臺計算機數據庫結合,實現對日常管理中的資產信息進行實時監控、記錄和自動更新,同時采集人員信息,真正實現“帳、卡、物、人”相符;并且按照固定資產折舊的實際情況和慣例,對固定資產自動進行計提折舊。將原來分散的資產管理信息集中起來,組合成為一個整體的資產管理信息平臺,從而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的信息失真引起管理效能的下降。為單位、網絡規劃投資與設計等部門提供更準確、實時的網絡資產實物信息,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有效降低和控制日常管理和生產成本,對涉密的資產進行嚴格監控并防盜,從而創造良好的社會及經濟效益。
二、系統架構
2.1 系統簡介
資產管理示意圖如圖2,資產管理包括資產的新增、調撥、閑置、報廢、維修和盤點等操作,它包含了設備從購置、投入使用到報廢的全過程。設備投入使用前加裝電子標簽,標簽內寫入資產的信息,每次進行資產管理操作時,讀寫器都會讀到資產上的電子標簽并將信息發送到資產管理系統服務器進行處理,從而實現資產的跟蹤管理。
圖2、資產管理示意圖
2.2 系統架構
RFID應用解決方案系統架構如圖3,包含對象層、采集層和應用層;對象層主要是貼標的受控資產、文件和人員;采集層主要包括固定式RFID數據采集系統和手持式RFID數據采集系統,固定式RFID數據采集系統安裝在各監控出入口,識別的數據通過局域網與應用層進行通訊,手持式RFID數據采集系統可用來對資產、文件或人員進行稽查和盤點等,通過WIFI、GPRS或USB與應用層進行通訊;應用層通過與采集層的數據通訊和數據處理實現各種管理功能。
圖3、RFID應用解決方案系統架構
2.3 功能、特點及實施效益
功能:
由相關管理部門對公司資產進行登記(初始化),對貼標的資產進行全生命周期跟蹤管理;由相關管理部門對公司人員進行登記(初始化),對人員進出進行有效的管理;自動記錄人員及資產何時通過關鍵進出口,對資產和人員進行識別對比,防止資產和文件流失、泄密等現象。
特點:
可實現對資產的遠距離多目標快速識別,可靠性和安全性高,同時還可做多種擴展應用,如人員考勤管理等;
對各種資產建立檔案,通過RFID技術加強資產監管,合理調配資源,減少資源浪費,防止資產流失;
建立基于RFID技術的智能化資產管理平臺,使企業對內部資產實時動態管理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能有效、準確的對裝有電子標簽的資產的數據進行信息識別、采集、記錄、跟蹤,保證資產的合理利用;
實時數據及時傳送到后臺的資產管理系統,資產的調撥和使用情況可一目了然;
可實現資產從購置到報廢的全生命周期的透明化單品級管理;
對人員和資產進行匹配對比,可對涉密資產進行有效的防盜管理,減少資產失竊和信息泄密;
可在現有的資產管理系統中方便地擴展RFID數據采集方式,充分保護企業的現有投資。
實施效益:
完整的人員管理和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功能;
人員及資產配對管理,有效防止盜竊、泄密和錯帶;
自動管理,人性化,避免沖突,且具有獨特的報警功能;
管理實時,操作快捷,記錄詳盡,實現完整的管理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