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由于企業會計準則與稅法在針對資產折舊方面的規定存在一些差異,因此,資產折舊一直也是歷次審計與稅務檢查的重點關注項目。那么,固定資產折舊率計算公式是怎樣的呢?下面,就由找法網小編來為大家詳細解答。
一、固定資產折舊率計算公式
固定資產折舊率的分類:
固定資產折舊率有個別折舊率、分類折舊率和綜合折舊率之分。
個別折舊率,是指根據某項固定資產的原價和預計使用年限計算出來的折舊率。計算公式如下:
某項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項固定資產年折舊額/該項固定資產原價X 100%;
或者
某項固定資產年折舊率=該項固定資產原價/(該項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該項固定資產原價)X 100%;
或者
某項固定資產年折舊率=1/該項固定資產預計使用年限X 100%。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率 = 該項固定資產年折舊率 ÷ 12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原價×月折舊率
【舉例】,某項固定資產原價6,000元,預計使用10年,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率、折舊額計算結果如下:
固定資產年折舊率 =1/10×100% =10%
固定資產月折舊率 =10 %÷12 =0.8333%
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6,000 ×0.8333% =50元
按照使用年限法平均計算求得的折舊額,在各個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折舊的積累額成一直線上升的趨勢,因此,這種方法也稱“直線法”,它是計算固定資產折舊時通常采用的一種方法。但就某些固定資產來說,為了正確地核算生產耗費,使成本負擔較為合理,也可以采用按照固定資產實際工作時間成完成工作量的比例計提折舊的方法。例如價值大又不經常使用的某些大型機器設備,可按其工作時間計提折舊;汽車等運輸設備,可按其行駛里程計提折舊等。
二、折舊方法
直線折舊法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應計折舊額均衡地分攤到固定資產預定使用壽命內的一種方法。采用這種方法計算的每期折舊額相等。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月折舊率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據實際工作量計算每期應提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 固定資產原價 * (1 - 預計凈殘值率)/ 預計總工作量
某項固定資產月折舊額 = 該項固定資產當月工作量 * 單位工作量折舊額
加速折舊法
(1)年數總和法
年數總和法也稱合計年限法,是指將固定資產的原價減去預計凈殘值后的凈額,乘以一個以各年年初固定資產尚可使用年限做分子,以預計使用年限逐年數字之和做分母的逐年遞減的分數計算每年折舊額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 =尚可使用年限/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100%
預計使用年限的年數總和=n*(n+1)/2
月折舊率 = 年折舊率 / 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原價-預計凈殘值)*月折舊率
(2)雙倍余額遞減法
雙倍余額遞減法是指不考慮固定資產預計凈殘值的情況下,根據每期期初固定資產原價減去累計折舊后的余額(即固定資產凈值)和雙倍的直線折舊率計算固定資產折舊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年折舊率=2/預計使用壽命(年)*100%
月折舊率=年折舊率/12
月折舊額=固定資產凈值*月折舊率
由于每年年初固定資產凈值沒扣除預計凈殘值,因此,在應用這種方法計算折舊額時必須注意不能使固定資產的凈值降低到其預計凈殘值以下,即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的固定資產,通常在其折舊年限到期前兩年內,將固定資產凈值扣除預計凈殘值后的余額平均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