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圣動態
去年以來,互聯網金融行業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上半場,逐漸進入中場階段,與此同時,企業級金融服務市場相對更穩健和被寄予厚望,在這個萬億級規模的市場里,不少企業和機構都在積極搶占市場先機。
金融是當下正在互聯網化,為劇烈,也為龐大的一個行業。
從以往的行業互聯網化經驗來看,網站是媒體的完整互聯網化,電子商務是商品交易的半互聯網化(連接在線上,商品到達在線下),微信微博是社交(短信電話BBS)的完整互聯網化和完整移動互聯網化,O2O是服務的半移動互聯網化(連接在線上,服務在線下)……
金融可能是完整互聯網化中大的行業,因為存量資產大,300萬億的存量,而且是純數字化,不但交易數字化了,金融的很多資產本身也是數字化的,房地產和土地畢竟主體是在線下。
各行各業中,數字化、標準化的行業是能互聯網化得的,符合這個條件的恰恰又是金融,而且前幾個行業的互聯化已經進行的差不多了,金融的互聯網化剛剛跑了小半段,在金融后面還有教育和醫療的互聯網化,這兩個未來也是好行業。
互聯網金融的萌芽與發展又恰恰有一個前提,就是這個行業的數字化、標準化和互聯網化,金融才能依附在上面依靠一些“底層業務邏輯”(我們暫且叫他金融靈魂)來產生,我認為這也是為什么這幾年消費金融如火如荼,而產業金融和小微金融一直起不來的重要原因。
因為個人被運營商行為大數據和銀行流水資金數據數字化了,當然還有征信和支付,電商等等數據作為補充,但核心其實就是依托于銀行的資金流水數據和依托于運營商的線上行為數據,以及房產汽車證券的資產數據和公檢法的個人信息。
各種數據工具的成熟把個人變得可“度量”了,而大部分產業的環節還沒有數字化和聯網化,小微金融的起點應該是依托生產經營行為的數字化產生的數據做決策,沒有數字化產生的數據,小微金融很難大規模啟動。